• 夜来香
  • 搜索供应商 >>
  • 是藤状灌木,小枝柔弱,有毛,具乳汁。花多黄绿色,有清香气,夜间更甚,故有“夜来香”、“夜香花”之名。多为盆栽观赏植物,但不宜放在室内。其花香使人呼吸困难。
  • ⇒查看精彩图册
    1. 拉丁学名 :
    2. 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
    1. 中文学名 :
    2. 夜来香
    1. 地方别名 :
    2. 夜香花、夜兰香
    1. 花朵颜色 :
    2. 黄绿色
    1. 香味 :
    2. 清香
    1. 原产地 :
    2. 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及欧洲、美洲
    1. 分布 :
    2. 华南地区
    1. 自然花期 :
    2. 5-10月
    1. 叶色 :
    2. 深绿
    1. 落叶/常绿 :
    2. 常绿
    1. 园艺学分类 :
    2. 多年生
夜来香
夜来香
夜来香 词条目录
形态特征
小枝柔弱,有毛,具乳汁。叶对生;叶片宽卵形、心形至矩圆状卵形,长4~9.5cm,宽3~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基出掌状脉7~9条,边缘和脉上有毛。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花冠裂片5,矩圆形,黄绿色,有清香气,夜间更甚,故有“夜来香”、“夜香花”之名;副花冠5裂,肉质,短于花药,着生于合蕊冠上,顶端渐尖;花粉块每室1个,椭圆形,直立。蓇葖果披针形,长7.5cm,外果皮厚,无毛。种子宽卵形,长约8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耐旱、耐瘠,不耐涝,不耐寒,冬季落叶后停止生长;春暖后发枝长叶,每节有腋芽或花芽,随着生长不断发生侧枝并抽生花序,一般在5-10月陆续开花,开花时气味芳香,夜间更香浓。冬季结果。
生长习性
夜来香多生长在林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耐旱、耐瘠,不耐涝,不耐寒,冬季落叶后停止生长;春暖后发枝长叶,每节有腋芽或花芽,随着生长不断发生侧枝并抽生花序,一般在5-10月陆续开花,开花时气味芳香,夜间更香浓。冬季结果。
繁殖方式
夜来香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育苗等方法,最常用的还是扦插繁殖的方法。除了冬季外扦插繁殖都可以进行繁殖,保持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在土质肥沃的土壤里最好是沙壤土里进行培育,因为夜来香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枝条会逐渐长成一株新的幼苗。然后将新幼苗移到花盆里进行养护即可,将夜来香盆景放在靠窗向阳的位置,夜晚就会闻到阵阵幽香。
注意事项
不宜放在室内,它的香气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目眩郁闷不适,引起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夜来香不适合放在室内摆放。最好是放在室外,作为观赏植物。 夜来香的老家在亚洲热带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高,飞虫很少出来活动,到了傍晚和夜间,气温降低,许多飞虫出来觅食,这时夜来香便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引诱飞虫前来传播花粉。经过世世代代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夜来香形成了总是在晚上发出香味的习性。如果长期把它放在室内,会引起头昏、咳嗽,甚至气喘、失眠。
园林用途
栽培供观赏。夜来香枝条细长,夏秋开花,黄绿色花朵傍晚开放,飘出阵阵扑鼻浓香,在南方多用来布置庭院、窗前、塘边和亭畔。同时又是以新鲜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种半野生蔬菜。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亦入药。是以夜来香新鲜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种半野生蔬菜。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词条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