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苞菊
  • 搜索供应商 >>
  •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该物种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局部地区海拔1000m~1200m的荒漠地带,形成小群聚;伴生种为小针茅 Stipa klemenzii Rooshev.,为强旱生植物。花期5~6月,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特有种,对研究亚洲中部植物区系和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意义,革苞菊是独立种。
  • ⇒查看精彩图册
    1. 中文学名 :
    2. 革苞菊
    1. 拉丁学名 :
    2. Tugarinovia mongolica Iljin
    1. 自然花期 :
    2. 5~6月
    1. 花朵颜色 :
    2. 白色
    1. 叶色 :
    2. 绿色,被疏或密的蛛丝状毛或茸毛
    1. 香味 :
    2. -
    1. 园艺学分类 :
    2. 多年生
    1. 分布 :
    2. -
    1. 分布 :
    2. 内蒙古中部
    1. 落叶/常绿 :
    2. 常绿
革苞菊
革苞菊
革苞菊 词条目录
关联分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顶部包被多层棉毛状枯叶纤维,无地上茎。叶基生,莲座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15厘米,宽1-4厘米,羽状浅裂至深裂或全裂,裂片皱曲,具不规则浅齿,齿端有长硬刺,两面被蛛丝状毛或棉毛,具长柄。雌雄异株,花葶长2-4厘米,头状花序盘状,下垂或直立,无舌状花;雄株头状花序较小,总苞倒圆锥形或基部稍宽,长7-15毫米,总苞片3-4层,外层较宽,革质,有浅齿和黄色刺,内层较短,无齿,顶端具刺尖;小花花冠管状,长7-9毫米,白色,5裂;花药粉红色或淡紫色,基部有丝状长尾;花柱分枝短,卵圆形,先端锐尖,密被极细乳头状毛;子房无毛;冠毛1层,长5-6毫米,有不等长的糙毛;雌株头状花序较大,总苞钟状或宽钟状,长2.5-2.8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较短,上部两侧具锯齿,边缘膜质,内层较长,两侧有小齿,边缘宽膜质;小花花冠管状,长达14毫米,白色,5裂;退化雄蕊5;花柱顶端膨大,分枝短,先端钝,密被细乳突状毛。瘦果长圆形,长8-10毫米,密被长柔毛;冠毛多层,长达15毫米。
    生长习性
    革苞菊为强旱生植物,主要见于荒漠草原或荒漠地带。生长区的年降水量80-250毫米。在荒漠草原中,主要为小针茅StipaklemenziiRooshev群落的伴生成分,常散生于砾石质坡地的上部。在荒漠中,生长于石质残丘顶部,可形成局部的革苞菊小居群。
    繁殖方式
    可以试用种子繁殖。
    保护价值
    保护价值 本种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特有种,对研究亚洲中部植物区系和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意义。革苞菊是一个独立种。因此,革苞菊属包含了2个种。革苞菊为北阿拉善一东戈壁分布种,卵叶革苞菊为南阿拉善东部(桌子山-贺兰山)低山丘陵分布种,二者形成明显的替代分布格局。该属为阿拉善荒漠特有属,亦为蒙古高原特有属。仅见于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带,因过度放牧,植株日趋稀少,应加强保护。 保护措施 建议在革苞菊分布区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度放牧,并进行引种繁殖试验。
    词条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