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豆杉
  • 搜索供应商 >>
  • 为红豆杉科白豆杉属下的一个种,国家稀有树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星散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和广东海拔900至1400米陡坡深谷密林下或悬岩上。为雌雄异株,天然更新困难。阴性树种,喜荫蔽。根系发达,种子有休眠期,需隔年发芽。幼树生长缓慢,雌株结实不稳定,受孕率低。花期3至4月,种子于9至10月成熟。是第三纪残遗的单种属植物,有研究价值。
  • ⇒查看精彩图册
    1. 中文学名 :
    2. 白豆杉
    1. 拉丁学名 :
    2. Pseudotaxus chienii (W. C. Che...
    1. 地方别名 :
    2. 短水松
    1. 分布 :
    2. 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和广东
    1. 叶色 :
    2. 光绿色
    1. 自然花期 :
    2. 3-月
    1. 落叶/常绿 :
    2. 常绿
    1. 园艺学分类 :
    2. 多年生
白豆杉
白豆杉
白豆杉 词条目录
关联分类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枝条轮生,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基部扭转呈二列,线形,直或微弯,长1.5-2.6厘米,宽2.4-4.5毫米,先端骤尖,基部近圆形,下延生长,具短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光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上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近球形,基部有4对交互对生的苞片,雄蕊6-12,对生,基部有苞片,花药4-6,辐射排列,花丝短;雌球花有4列交互对生的苞片,每列3-4枚,顶端1枚苞腋有1直立胚珠,着生于盘状珠被上。种子坚果状,卵圆形,稍扁,长5-7毫米。着生于肉质、白色、杯状的假种皮中,基部有宿存苞片,具短梗或几无梗。
    生长习性
    白豆杉生于亚热带中山地区的林下,气候温凉湿润,云雾重,光照弱,年平均温12-15℃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属山地黄壤,强酸性,Ph值4.2-4.5,有机质含量5.4-18.4%,肥力较高。白豆杉为阴性树种,一般喜生长在郁闭度高的林荫下,在干热和强光照下生长萎缩,干形弯曲。根系发达,岩缝内也可扎根,但成丛生灌木。幼年生长缓慢。雌株结实常不稳定,受孕率又低,种子失眠期,需隔年发芽。冬芽于3月中旬膨大,4月上旬展叶;花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放,种子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繁殖方式
    通常用播种法繁殖,亦可扦插。有种子繁殖,在生境相似的森冠下播种育苗,移栽时多带宿土。在苗圃育苗,必须庶荫,并经常灌保湿。也可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在85%以上。
    园林用途
    适合中国长江流域植物园、公园栽植。用作隐蔽。绿篱和背景树的配置。因喜荫蔽的环境,课余常绿阔叶树混合种植。北方温室盆栽生长良好,可用中性腐叶土种植。经修剪可成各种形状,亦可供制做树桩盆景用植物材料。
    保护价值
    白豆杉分布星散,个体稀少,又是雌雄异株,生于林下的雌株往往不能正常授粉,天然更新困难。加之植被破坏,生境恶化,导致分布区逐渐缩小,资源日趋枯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本种分布的浙江凤阳山、九龙山、江西井冈山、湖南张家界等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对珍稀物种列为重点保护。其它分布点,建议林业部门严禁采伐森林和砍伐母树,并开展人工繁殖栽培。北方温室盆栽生长良好,可用中性腐叶土种植。杭州植物园、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已引种和繁殖栽培。
    词条图片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